【
西凤酒1952,西凤酒官网】4月28日下午,由中国酒业协会主办的2015中国国际“酒与社会”论坛在京召开。下午2时开始,
西凤酒代理,酒业代表和媒体大众围绕“听他们说——时代说·消费说·文化说”纷纷发表看法和观点,给正处于深度调整的酒行业吹来一股新思潮。
西凤酒1952小编通过整理现场重要嘉宾发言,梳理出值得酒业人士关注的2015新动向、新变化以及如何进行坚持与创新。
酒类消费文化适应时代变革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在会上发言提到,酒类消费文化应该适应时代变革,主要通过创新观念、结合市场实际和与时俱进三条路径实现。王延才认为,酒类产品作为大食品范畴,与其他食品类型一样,伴随着历史的变迁与时代的进步,以及更多的被赋予了精神与文化的元素,成为一种承 载着文化变迁、精神依托及情感宣泄的重要载体。酒类产品的市场消费,更多的是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现实体现。“在新的社会环境与经济形势下,人们的消费方式与消费心理发生了重大变化。时代的变革对酒类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同时为酒类文化的进一步提升创造了空间和机遇。”王延才发言中提到,酒类消费文化主动适应市场变化与需求,是保障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全行业转型升级、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创新营销和满足消费需求的重要内容,并提出三条具体路径:
一、创新观念。对于酒类行业而言,除了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更要重视文化创新,只有让文化先行,以文化为主导,酒业创新才能实至名归,酒业变革调整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二、结合市场实际。充分认识行业面临的新形势,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新格局,是保障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行业呈现产业转型升级,结构深度优化,质量显著提升,经济增长趋缓,价格体系下沉,市场回归理性的态势下,酒类文化应该成为行业进步的重要支撑。
三、与时俱进。酒类消费文化应该是鲜活的,灵动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符合现代消费规律的,要在传承酒类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态度,既不“厚古薄今”又不“妄自菲薄”,客观务实地开展酒类新文化建设,迎合时代潮流,反映时代精神,贴近当代人的生活体验,引起消费者的共鸣,赢得全社会的新认知。
从国际酒类消费看理性饮酒
健康饮酒已经成为新的时代需求和业内高度关注的话题,来自国际洋酒生产商协会(FSPA)主席傅凌霄,通过对西班牙、法国、捷克和丹麦四个饮酒量相当的欧洲国家的观察,认为饮酒量,酒质,饮酒方式,饮酒环境以及时间和同谁饮酒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傅凌霄谈到,性别在饮酒方式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男性会比女性饮酒多一些;一个人一生中的饮酒方式会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变化,中国的酒民大部分是35到45岁的男性,是一个相对成熟的阶层;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社会等级、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族群,都会在饮酒方式中形成发挥作用。他特别强调了健康和基因对酒精的反应和不同,因为亚洲人身体中缺少一种酶,饮酒容易脸红。在中国,饮酒常常是在餐中,而在西方,喝酒不仅仅有佐餐的,还有餐前和餐后。傅凌霄发言中提到,通常喝酒是为了庆祝生活、享受生活,也可以促进社会的交往交际;但也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暴力等对社会的负面效果。“我们对饮酒方式更好的理解,会明确我们风险在什么地方,我们也会针对某些高风险人群做一些工作,提供一些干预性的措施,去减少酒精的危害。”
事实上,酒文化在中国也在发生急剧变化,如年轻人生活方式和传统就不同了,社交性饮酒越来越多了,不光是佐餐的酒,餐前、餐后也会增加。而且酒类有更多的选择,比如说白酒、黄酒、啤酒。而且女性饮酒也在增加,对质量的要求也在变化着。
四个传承和三个创新
在行业调整的这几年,对于酒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一直是酒企迷茫的地方,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中国酒业协会文化专业委员会轮值主席、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秋喜在本次论坛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白酒文化至少应该做到四个传承、三个创新。
精神传承:酒文化的精神,首先应该是激情,人在酒物质属性的视觉下,会产生解放理性、释放感性,或者说解放自我释放激情的效果,会产生释放自我的愿望,“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女人释放自己的方式或许是眼泪,男性释放自己的方式或许是酒,只要女人还有眼泪,世界的酒就不会消亡。”
具体到做酒的人,精神传承就应该是一种充满激情的人;而在饮酒方面,清一色的干杯文化不仅仅是中国酒文化的全部,消费文化应该传承中国酒文化的儒雅精神,酒文化的精神还应包含诚信和坚毅。
工艺传承:“什么是白酒?”学术界仍然有着很大的分歧,“到底什么样的中国白酒才能代表中国文化?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我们要传承什么样的白酒工艺?必须拥有及其严格的界定,只有这样才能以英国、法国的酒类并驾齐驱。传承白酒的固体发酵才是最重要的。”
标准传承:白酒有严格的工艺标准,从原料粉碎,发酵温度,保温手段等等,是一整套约定俗成的规矩,但是这一套东西要不同程度上存在给、推的问题。问题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把根本精力放在了营销上,工艺管理、市场管理边缘化、淡化的趋向。另一方面,新酒大部分比较年轻,不能把指标落到实处,这需要引起我们所有企业的重视。
品牌传承:每一个企业家都是过客,酒的品牌在那里已经矗立了几百年,如何把品牌更好的传承下去显得至关重要,这需要每一个企业家、每一个酒类人员共同努力事。